《风之谷》:多年以后才明白的理由

评分: 9.5 极力推荐
(+) 永不过时的幻想世界

许多年前看过,这次看有一种很神奇的体验:随着观看逐渐回忆起来剧情,甚至包括一些当年的体验。看到30分钟时回忆起了40分钟的剧情,但是对50分钟处一无所知,看到40分钟时回忆起了50分钟的剧情……感觉这种体验得满足不少条件才能触发:1当年看完印象深刻 2当年没太看懂或者没有用自己的体系组织理解 3间隔很久,但是又不至于那么久。

印象比较深刻的点是:

  • 38年后的今天再看,毫不过时
  • 娜乌西卡的屡次牺牲,视生命为最重要的,但是却屡次献上自己的生命
  • 犹巴阻止战争的手段和娜乌西卡如出一辙,也算是师承吧
  • 永远喜欢长满植物的屋子/研究室
  • 终于理解娜乌西卡摘面具和库夏娜摘面具的含义
  • 人类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大人们的手与王虫的触手一模一样
  • 灭孢的喷火枪和现实世界中的水枪高度相似:火 VS 水与风
  • 克罗托瓦的野心与美梦,豁达是真豁达
  • 不同王国的原则/态度差异很大,但是换个角度却又高度相似,就像宫崎骏对战争/飞机的矛盾态度一样

就现实世界来说,风之谷应该是离我最近的一部吉卜力作品。
剩下的看完漫画再说吧,总觉得在思想性上电影还是不太完整。

《红猪》:回到那片废墟

9.5 极力推荐
(+) 挑不出毛病的帅气的作品
(+) 宫崎骏:「波鲁克·罗素的全部,都是我的一部分。」

挑不出毛病的帅气的作品。
怀念樱桃时节,于是我们偶尔聊聊过去的事。
我们总要回到开始的地方,过去的角落,才能捡起曾经丢掉的忘记的失落的。
无论是云端飘向高处的战斗坟墓,还是第一次乘着飞行器在另一个世界翱翔。
也才能从猪变成人,或者变成会飞的猪。

《破事精英》:有用心的情景喜剧

不详细写每集体验了,大体的观感是前5集比较差,之后一直到18集逐渐低开高走,19-22不太行,23-24稳住了,算是平稳落地吧。

最早肯定是冲着李佳航和成果去的。李佳航演的是不错,成果这个角色着实有点尬。几乎所有角色都讨人喜欢,尤其是金秘书。莫菲则很多集里都充当机械降神的神明角色,这样也不是不行,但一低下身子开始关心李佳航,想「若有若无的CP」时就开始违和了。

本剧的一大要点就是,这是「情景喜剧」而不是「电视剧」,如果带着看电视剧(真实故事)的期待去看,大概率会觉得很尬,反之如果用「情景喜剧」甚至「小品」的心态看,就很容易看下去。于是最大的观感其实类似去年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有时候串各种网络(过时)流行语/梗,有时候略带尴尬地升价值,有时候一本正经地胡闹,这三种喜剧大赛里常见手法在本剧里也反复出现。有几集的结构或者艺术表达我觉得很不错,但总的来讲还是质量一般,只能说确实感受到了用心。

创意舞蹈放在片尾曲很好,一方面继续烘托情绪,另一方面不想看可以跳过;两集互动剧情,一般般吧,不上不下;有几个任天堂梗好评!总之,效果有限,但确实有用心。

评分:8.0 值得一试
(+) 确实有用心
(+) 有几集结构/艺术表达比较戳我
(+/-) 体验类似《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任天堂的体验设计》:精心编排的迷你 Lecture

看的电子版,所以对厚度没啥概念,最后发现一小时左右就能看完,然后我还拖了好几天。整体体验上就像是上了四五节专门设计过并且讲得很好的 Lecture。

主题是「体验设计」,大体内容基本可以用作者给出的那张图来概述了。稍微有点遗憾的地方是虽然全篇都在讲游戏,但主题核心落在了「将游戏的体验设计应用于商业」而非系统深入的游戏设计上。不过从作者先参与Wii的开发后创业成为培训讲师的履历中倒也能看出端倪。

作者开出的三类设计更像是三种切入的角度,可大可小,可以大到过于抽象无法落地,也可以小到从任何一点设计里都能抓出来聊。所以更多可能还是要带着这种视角来思考所见,比如直觉设计的部分,其实前两天我在想 ElecHead/baba/塞尔达的解谜体验差异时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最后的实践篇里的一些小点比我想象的还有意思,比如:用连接词预告下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后再往下进行(直觉设计);最后再展示一次演示开始放的幻灯片,从而给听众那种成长的实在感。第二点前两天和人聊天时也有讨论到这个概念。另外这本书确实从封面到前言再到每章具体的写法也都是在贯彻他这套理论,能感受到强烈的自洽性。

另外隐约觉得本书有些排版是针对实体书专门做过设计的,建议有条件的整本实体的看看。翻译有些地方不太流畅,不过问题不大。最后,实名谴责一整本书最后一句写「这本书的内容原先比现在多6倍,删减内容会在作者的主页等地公开,敬请期待」的行为。


这本书的原版标题:
「ついやってしまう」体験のつくりかた 人を動かす「直感・驚き・物語」のしくみ
(机翻:如何创造「让你去做」的体验,打动人的「直觉、惊喜和故事」的机制。)
台版:「體驗設計」創意思考術,前任天堂Wii企劃負責人不藏私分享如何用直覺、驚奇、故事打造最棒的體驗,成功抓住人心!
大陆版:任天堂的体验设计——创造不知不觉打动人心的体验

我对这本书内容有错误预期95%的锅在这书名上。


9.5 极力推荐
(+) 精心编排的几节迷你 Lecture
(+) 三种视角:直觉、惊喜、故事
(-) 书名欺诈、电子版体验和翻译质量欠佳

《寻梦环游记》:情书与英雄之旅

8.0 值得一试
(+) 墨西哥文化
(+) 催泪的情感表达
(+/-) 老派的剧情

一封写给墨西哥的情书,一次老派却依旧催泪的英雄之旅,一场面对终极死亡的逃离与追寻。结局顺利到不需要任何取舍与和解,但仍会唤起这种温情:自由的背面,是所有关系的弱化。关系是约束,但也是我们在世存在的痕迹。物理的痕迹是冰冷的机械的,抽象的痕迹是符号的异化的。真正有温度的,只有那些记住你的、爱你的、具体的人。

《瞬息全宇宙》:我想呼风唤雨,我想一瞬千里

先说译名,《瞬息全宇宙》比《妈的多重宇宙》要强太多了,因为这并不只是「妈妈」的故事,最后所有角色的心情是相通的。看完电影才能领会到这个译名的浪漫与张力。

非常喜欢里面立场的反转和碰撞:
比如当 Evelyn 理解到 Jobu 遍历全宇宙的处境时,两人的立场倒转了:Jobu 反而成了 Evelyn 的宇宙级别的母亲,她盼望 Evelyn 能走出不一样的道路。(虽然之后又反了回去。)
同样是没听到话,Evelyn 最初说自己在思考,最后说自己没听到。
Jobu 一开始跟 Evelyn 说贝果的一切都无所谓,最后 Evelyn 又和 Joy 说一切都无所谓。
当 Evelyn 她恨父亲没有抓住她,却又流着泪放走女儿,最后选择和女儿一起毁灭,然后再把她拉回来。
……

也许怀着相同的心情,却在不同时刻做着相反的事情;
明明怀着相反的心情,却在不同时刻做着相同的事情;
瞬息之间都在此处,却又无处不在、无所不是。
配上慢动作的镜头和配乐,最后给我形成了一个整体印象:一瞬之间,万物生,万物灭,我们遍历宇宙所有的爱恨情仇,却又选择在此刻停留,因为爱,因为很。哪怕瞬息,依旧是全宇宙。
宇宙尺度的人生可能性与作为人际关系的亲情,也许这也是一种世界系。

个人不满:前半场无厘头大戏个人不太喜欢;中期节奏有些拖沓,我不确定这些作为最后情绪的铺垫是否是必要的;石头和热狗人很好,但从全宇宙的维度来看中间部分还缺点想象力。

《数码宝贝 我们的战争游戏》:千禧年的梦幻泡影


一直以为夏日大作战是remake,没想到是remastered。

40分钟的体量内容塞得很满但又不溢出,个人观感上要比夏日大作战更好,可能也和时代背景有点关系。个人最喜欢的是各种房间的场景。

从战争游戏到夏日大作战再到龙与雀斑,能看出对赛博空间的想象流变,最前者似乎有一种能压过土气感的陌生化。于是总是对千禧年左右的东西有种着迷,尽管我知道这大概率是一种幻影。也时常感觉到这种召唤:脱离平台,做个人博客,这不就是web1.0吗?研究markdown、所见即所得,bt和pt,背后也许都是这种思绪。

4GN综合评分:9.0

《夏日大作战》:多年后才发现的「任味」


时隔多年,重看《夏日大作战》。

  • 科幻、恋爱、家族……要素太多了,但是这种「要素溢出」反而和SF的背景设定也很搭配,能理解在当时的轰动性和宫崎骏接班人的响亮名声了。
  • 熊孩子和表哥,虽然不讨厌,但也喜欢不起来,学姐的感情线也很微妙。
  • 在家里忙活事情的女人们 VS 在外面“战斗”的男人们。
  • 学姐虚拟形象的第一次(刻意)登场是在叔父的电脑上,确实有点刻意。
  • 奶奶:他一句话都不说,但是紧紧牵着我的手(一种家人)。
  • 奶奶和叔父初次相遇的回忆里,积雨云在缓缓膨胀。
  • DSi的还原度高到离谱了,尤其是电影上映时DSi刚发售半年多一点。再加上类似mii的虚拟形象以及用花牌做决战,怀疑细田守对任天堂有特殊的感情。查了下还真是任饭,不仅和宫本茂对谈过,还说过「世界上应该没人会讨厌任天堂的游戏吧?」
  • 换一种思路,这种塞入过多要素之后的合家欢,也是有些许「任味」的。

去除掉通胀,4GN主观评分:8.5 值得一看

《哥斯拉 奇点》:如果过去可以被改变

如果光可以在时间上折射,
如果计算机可以预知20分钟后的计算结果,

一个不知道答案就无法解开的问题,
一个解开问题才能知道的答案,
而这答案正是:解开你就知道了。

如果此刻的我们照着预言行动,
而预言又是未来我们记录下的过去经历,
那么这些经历究竟是被谁在什么时刻写下?
AI的后代如何在时间的洪流里不断重生?

如何用将整本道德经压缩进三个字再送往过去,
如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识别未来人送回来的信息?
自我指涉与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
如果过去可以被改变,那现在就是被改变的未来。

二刷之后,拍案叫绝的地方仍在,之前困惑的地方反而不再困惑。尤其是和《自指引擎》对比,没有自我消失机和巨型智慧这种太难以想象的问题,而且很多关于时间的架构都是传统架构,所以不存在一开始开太大最后拉不回来,只得「我只能讲到这种程度」。

当然,没那么自由,仍然很自由,不缺那一抹奇幻色彩。
同类作品(日式科幻X特摄)里接近完美的一部了。

《穿越时空的少女》:终不似,少年游

4GN综合评分:7.0 值得一试

冲着剧场版的原作和封面去的。没想到是三个短篇集。坦白讲现在读起来都比较老套和子供,甚至后面两个故事我总感觉我小时候也读过。查了下才发现是1965年创作的青少年取向短篇科幻小说。57年前,青少年向,也能理解吧,胜在文笔还算流畅。篇幅也不花多少功夫。

另外最后一篇《无尽的多元宇宙》,我就不吐槽奇异博士2了,请漫威自己反思一下。

(这次是自豪地亚马逊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