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觉得,所谓「信息茧房」,更多还是个伪概念,或者起码名不副实。
换个号换个app,完全就是另一片天地,随手就可以迈出去的茧房,真的是茧房吗?
哪怕没有信息流和算法给你不断推所谓「茧房里的信息」,想想二十年前,一本杂志翻来覆去地看,不也是再一遍遍读取同类信息吗?
本质上还是全民互联网之后信息量的绝对值增加了,人没法遍历所有信息,那势必会筛选,搜索引擎也好、算法也罢,更多还是精细化筛选的工具。
至于知乎那种把同类观点整合在一起让你觉得满目所及都是同样观点,这是聚合(回声室效应)而非茧房,还是那句话,一步就可以迈出去的茧房,真的是茧房吗?
再往下一层,假设信息茧房存在,当你意识到「信息茧房存在」时,信息茧房就不会再存在了。
与其叫信息茧房,不如叫信息舒适圈。
洞熊也不是完全不在意:对上网环境觉得不适的时候非常想织出一个自己的“茧房”,发现那是不可能的
滚石:被动收到的信息有限是一方面,主动愿意吸收的信息就是另一方面了
洋葱剑士Felix黄:主要原因在于人很难走出舒适圈,所以大多不会主动迈出那一步
CZP入野2号机:你这段也解释了一个人在当今网络环境下是如何“作茧自缚”的,所以也不算伪概念
tzsrecycler :热搜与顶流促成用户倒金字塔结构的商业算法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能引起共鸣的内容流量必然水涨船高。而每个人本身每周、每月所需要接受的信息量、需要发表的观点数量一般来说都是相对固定的(除非经过相关训练),形成了自己的舒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