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列表的前置问题:目的、信任、容忍

本文来源于微博玩家间的一个讨论:游戏太多了,我们该如何选择游戏,如何制定自己的游戏列表?


个人理解,在讨论游戏应该玩哪些,应该怎么做列表之前,还有一些前置问题需要先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要先明确自己想玩什么。我是想玩交互,还是想玩剧情,还是想玩机制,还是想玩清单,还是单纯就想一个爽。同一个游戏,不同的目的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玩法。比如同样是玩俄罗斯99,有人是为了一边玩一边干别的,有人为了收集活动主题,有人是觉得俄罗斯方块消除很带感,有人是想学高级操作技巧,有人是为了搏杀之中能吃鸡……

第二个问题是对开发者设计的认可程度,换句话说是对开发者有多“放心”。因为很多隐含设计思路和引导必须是在对开发者放心之后才能有机会领会的。比如之前聊过的生存恐惧对提舔图党体验不好,如果你很放心水银蒸气,那你会说我先按照他们的逻辑来,最终也许能发现之前聊过的「序列的重合」,包括一些跨周目的更高层面的引导。但相反,如果舔图舔的不开心之后还硬舔,最后悻悻烂尾,既没有领会到开发者的设计,自己也玩的不开心,双输。

再包括比如数量大的收集物品,我信任E公司认为E公司会给我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那我会放心去收集,我不信任U公司,因为U公司只会给我完全一样的公式化换皮流程。那U公司的游戏起码全收集的必要是可以斟酌的,对吧?

第三个问题是垃圾时间你怎么看。开悟只需一刹,游戏是必然存在垃圾时间的。哪怕是同样精美的美术,也必然有看腻的一天。游玩的过程里一定会有高质量的时间,也一定会有低质量的时间。那么玩家是否愿意用对低质量时间的忍受去换取更高质量的时间?我们是否可以为了之后的高质量体验先忍受一些垃圾时间,还是直接去换另一款游戏去体验更高质量的时间?

背景上来看,最大的问题永远是,生有涯而知无涯。时间有限,有那么多游戏,那么多书籍,那么多电影,那么多动画,我们永远没法都看完。

如果每个游戏都完美通关,那么我们会错失多少其他游戏?
如果每个游戏都是草草通关,那么也许我们能体验到很多不同的高质量时间,但是我们也会错失那些埋藏在垃圾时间背后的宝藏。

所以其实这是一个决策问题。前面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对玩家来说什么样的游戏是高质量的,第二个问题问对具体的游戏和开发商如何进入高质量框架进行比较,第三个问题问当高低质量交错出现时玩家何种程度上会留在这里而不是离开。如果这三个问题有意识且都能答上来,那起码选游戏和给单子排序的时候是自洽而顺利的。

具体而言,比如我拿来一款三角战略:我对战棋玩法不讨厌也不来电,更多只是想体验剧情,那就去看看别人对剧情的大概评价;然后去看浅野组之前作品的剧情水平怎么样,体验过程中有没有一些雷点,有多少条线路等等;再看垃圾时间,关卡设计是否友好,是否重复,想体验完全部剧情需不需要做一些重复劳动,要的话做多少?能不能接受,还是云一下更合适?

这么一套下来,想不想玩游戏,想通关还是想完美,基本大方向的预期是能有的了。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