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梳理涉及剧透
总结放在前面吧。非常棒的国产电影,尤其喜欢推理悬疑的一定不要错过。第二段以后剧透,建议先看片子。谜题相当本格,有趣但是稍显生硬,话剧感让故事显得有些间离,尽管有助于谜题但是作为电影差了口气。
前半部分是群像,后半部分是本格推理,中间套了很多层meta,这样构成的一部充满话剧感的电影。较为夸张的话剧感是成也在此,败也在此。太用力的话剧感让故事显得有点假,但是这种假,一来可以带来间离感,让观众更多的去注意谜题,二来倒也契合多层meta的结构。如果改成那种两三集的迷你剧我觉得就可以吹爆,还是电影这个载体有自己的特点,《扬名立万》作为电影来看总觉得差了口气。影院的大荧幕观影体验很可能会放大这种不适,还没看过的用流媒体看正合适。
我以为的真相或者故事底本:军官和歌女的联手刺杀。
明确一个前提:本案的全部细节几乎都是军官讲述的,除了他的故事以外,没有任何旁证。而且当他讲故事的时候镜头也是在补完故事,而非陈述事实。两次对房间里的歌女身上的绳子的镜头,一次有血一次没血,足以证明这点。所以但凡是军官讲的,包括电影最后的反转,一个也不能信。
先逆着思路从伏笔推断:电影里的特写型伏笔还是挺多的,但是偏偏有一个「刀仙」提了两次没有对应,意味着什么?「夜莺」这个名字听着像不像一个代号?片子里出现了这么多次meta,说要把真想拍成电影,那么电影里的师兄妹联手诛魔又是什么意思?尹正去追歌女的时候商人开玩笑说“还以为你看见凶手了呢”,同样也是暗示。如果能看到这些暗示,那么就会意识到编剧就差把真相拍你脸上了。
再顺着思路复盘逻辑:如果歌女真的是军官的女儿,听到他爸爸死了之后攥拳,看起来一副不甘心的样子,又怎么会跑到上海玩乐?真为了安全着想也不该往上海这种乱的地方去呀。还偏偏一到上海就相当歌女,一当歌女就跑到三老开的夜总会,是不是太巧了?而且老实说歌女那个样子一看就是有志于学立志救国的人设。所以我认为故事的底本是「军官与歌女联手刺杀三老」,在这个底本上,编剧一层一层的拿新故事包装,观影的过程里观众再一层一层的拨开,窥见一层一层的真相。
但是真相是个无底洞,如果真的要讨论动机的话,那我觉得是可以随意解释的:是不是军政部贪污案害死了夜莺的父亲,又或者根本就没有夜莺的父亲?夜莺和军官是不是我党的特务,亦或者还有更往下的身份?谁在背后指使,哪些势力在背后角力?怎么说都行,反正没实锤,全靠军官一张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定是军官与歌女联手刺杀三老,这是确定的。
而且考虑到有彩蛋表示删减了不少涉及军政有影射嫌疑的片段,仅从最后的成片来看,我觉得倒也不必过度索隐,扬名立万还没有让子弹飞的高度和信息密度。剩下的这个本格推理的谜题,虽然包装的过程也有点点生硬,但是依旧是个合格且有趣的谜题。我很喜欢这种层层剥开层层真相的感觉。结局不说了,典型的正说反说都可以的纯开放结局,没意思。